【本期流言说法】:2023年元旦期间,一条朋友圈称“1月3日国家开放入境,目前国外登顶的是xbb.1.5,这玩意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所以,有条件的请准备蒙脱石散……”,被人截图转发后广泛传播。
【网易健康鉴定】:
!
【谣言鉴定要点】:
1、当事人回应:发朋友圈出于好意提醒,已接受批评教育
据红星新闻消息,1月3日,发布囤药朋友圈的男子黄可(化名)表示,发朋友圈是出于好意建议亲友备药,但由于措辞不严谨,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经过警方批评教育,他已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另据上游新闻消息,黄可称,“这件事从头到尾我不知情,文章是发在朋友圈,我也没有任何主动散布到微信群、微博等公众平台,网上所有截图均是别人截的并且转发。”
关于朋友圈的内容来源及可行性,当事人黄可回应“朋友圈的所有内容都是我自己搜索所得,自己总结,但是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事后忘记出处”,民警表示,xbb1.5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未经证实,属于虚假消息。
2、不知道该相信什么?看到太自信的用词,先打个问号
虽然2023年第一条离谱新闻来得如此之快,但也侧面说明了退烧药一药难求的经历,让大家纷纷产生了一种“宁可囤错,不可放过”的心态。那么,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该相信哪些,又该对哪些信息打个问号呢?我们不妨从已有的事实信息中分析看看。
反观黄可的这条朋友圈,上来第一句“我记得我曾经提前两个月发朋友圈提醒大家最好准备美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要是看到过我朋友圈结果还缺药的人可太丢人了。”先是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权威性”,之后又紧接着说“1月3日国家开放入境”,结合时间的紧迫性 已公开的信息,进一步加强了“可信性”,同时,由于是发布在朋友圈的信息,还会给人造成一种“内部消息”的错觉。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这种“权威”信息很容易感染大家的情绪,让本就焦虑恐慌的人们轻信。
我们不妨吸取教训,下次看到这种语句十分确信、信息来源不明、发言者身份不明的截图、传言,先冷静下来,去验证一下信息,或咨询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而不是盲目去跟风抢购,无意中成为被有心人利用的牺牲品。
3、xbb.1.5真有那么“毒”?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权威介绍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所谓的“15天登顶美服第一”的xbb.1.5毒株到底有多“毒”,是否真会让人腹泻不止?1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权威回应,对xbb.1.5变异毒株进行了详细介绍:
①xbb.1.5的基本信息
xbb为病毒奥密克戎ba.2衍生的2个变异株bj.1和bm.1.1.1的重组毒株。xbb.1.5是衍生的子分支,其传播优势更强。
②xbb.1.5的流行情况
国际上:xbb.1.5在11月以来在美国新冠感染者中占比逐渐增加,于12月30日已经达到40.5%,截至2023年1月2日,xbb.1.5已在全球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
国内-输入病例:10月-12月,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已经发现输入xbb病例199例,包括9个亚分支,其中4例为xbb.1.5输入病例。
国内-本土病例:10月-12月共报告发现本土xbb病例16例,全部为xbb.1进化分支,主要集中在10-11月份, 12月份仅为1例,本土病例暂未监测到xbb.1.5本土病例。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绝对优势毒株。
③xbb.1.5的“毒力”
xbb.1.5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xbb.1.5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感染者住院比例和病死比例增加的报道,也未见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的差异。
新冠病毒各个变异株,包括xbb系列变异株,都会感染肠道黏膜细胞,但是否出现肠道临床症状和个体差异有关。
对于xbb.1.5,并没有证据提示它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严重的腹泻或胃肠道其他临床表现。
在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许就已经胜利了一半。冷静判断、不轻信传言,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论何时都是正确的选择。
信息来源:上游新闻、红星新闻、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