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亲自答》实录:作为上班狗 你觉得生无可恋吗?
往期回顾:如何克服对boss莫名的恐惧心理?
作为一只上班汪,工作总是想拖到最后一天怎么办?如何才能在压力中从容自得?为什么我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好好的工作说不喜欢就不喜欢?针对以上“汪”的心理情况,本期《名医亲自答》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和大家聊聊在职场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网友:我做事总喜欢拖到最后一天再完成,虽然我也知道这样很不好,完不成工作总是让我焦虑。这种焦虑、自责又让我很难开始做事,总想拖着,怎么办?
黄薛冰:实际上,患者最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拖延。谁不会延迟一个不那么有意思的任务,而去做那些更喜欢的事情呢?有谁不会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准备会议和上课的内容?我们都会这样,因为它至少短期在短时间内能让我们避免不开心或者引起焦虑的事情。然而,最后还是有代价的。研究发现拖延实际上与增加的担心相关。因此,长期来看,比正常的面对这些事情,拖延其实产生了更多的不适和压力。
拖延有很多原因,你得分析自己是哪一种。
1、完美主义。只是给出了太高的标准,感觉应该完美地完成事情可能实际上阻碍了完成它。如果你发现因为你在尝试让他们完美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而你不做事情,或者因为通过想让它们完美,而完全不做事情吗?
2、过高估计任务。任务有时候让人气馁,但常常是人过度估计了任务实际上所用的时间或者难度,这就更容易拖延或者完全不做。然而,事情往往看起来很复杂,从而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如果你注意到你常常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时候拖延,那么可以把任务看成是一系列的小步骤组成,而不是看成一个复杂的整体。
3、担心它。人会担心它,而不是做任务和逐步完成它。这样,把时间浪费在了担心上,而不是应在高效的完成它。所以,如果你发现你花了太多的时间担心,而不是做事情,常常最好的办法是做它。
4、害怕失败。有时候,人拖延是因为他们害怕不成功。他们认为由于时间没有了而没有完成事情或者表现很差,比在尽力之后仍然失败的可能性好受一些。但是,如果你的尝试和努力失败了,会发生什么?真的会发生什么,当你尝试了却失败了?你认识谁从来没有失败过吗?看看你害怕的结果,并客观地问自己,他们是否会发生。有什么所害怕的结果比什么都不做更糟糕的吗?如果没有,那么就去做。
如果你仍然对行动起来感到困难,可以想象一下,在你完成任务后,你会感到什么和你会做什么?完成任务会如何减低你的焦虑感和你的压力水平呢?如果你需要,列出做事情的利弊,而不是完全的等待而至到完了。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来劝自己。
网友:每份工作做的越久负面情绪越严重,越想辞职,怎么办?
黄薛冰:经常开闸泄洪,而不要一味压抑最后决堤而出;比如:多找人倾诉、寻求各种途径发泄,适当的冥想放松等等。
网友: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心理问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该去看医生了呢?
黄薛冰:一定要明确,有负性情绪并不意味着有心理问题;也并非每天高高兴兴。判断有无心理问题从时间、严重程度上去判别,如果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较长,比如2周以上,或影响正常生活功能,就得引起注意了。
网友:如何能在压力中从容自得?有的同事能够面对压力并且很亢奋,很有激情,每天还很开心。有的同事虽然也有压力,但他们总能从容面对,对人微笑,轻松对待,还能帮助他人。我就不行,也不是我自私,就是觉得做不到。想问问他们是怎么能做到的?
黄薛冰:一方面是个性差异,一方面是认知模式不同,有人把压力看作束缚,有人看作成长的机会,这就是正性认知和负性认知的差异,认知不同,情绪行为相应也不同;还有就是,真以为跑马拉松的人不累呀?他们只是努力坚持,轻松零压力原本不是人生常态。
网友:为什么我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好好的工作说不喜欢就不喜欢?
黄薛冰:有必要从个性特点、认知模式以及情绪稳定性及行为的控制能力方面作进一步分析。
网友:如何能做个“向日葵族”?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种?
黄薛冰:大自然中有各类植物,向日葵真的好么?即使向日葵,也有夜晚深思的体验。
网友:我最近受到工作时间紧迫,要求高困扰,阶段性失眠,整夜睡不着,请问怎么办?也不是连续几晩睡不好,隔个把月,总有一两天,不知为什么,要吃药吗?有没有物理方法?
黄薛冰:可以先尝试自我调节,无效再求助专业人士。
网友:医生您有觉得生无可恋的时候吗?
黄薛冰:如果我说每天,亲会怎么想?生无可恋,也无可厌,它只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无有选择;提早退场相当于耍小聪明,走捷径回家。
大胸妹:最后,请黄老师对今天的直播做个总结。
黄薛冰:和大家互动很愉快。职场如战场,生存的确不易;梦想和现实常常冲突,焦虑抑郁失眠也是常有发生。有几个调试办法:1. 认知调整。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取决于我们选择注意哪方面;2. 情绪调试:承认任何情绪的合理性,接纳而不是抵制,更易“化敌为友”,不会被负性情绪控制;3.行动转变:多动少思,多觉知少判断;祝大家能够接纳自我,和现实共处。
最后再送大家一句话:从自我内心寻求力量,寻求解脱之道。
最后的最后,大胸妹给大家推荐一首黄老师写的诗,也是经常用在治疗中的。
转红尘
黄薛冰
他们去西藏朝圣
我在城市 寻求 神
雪原的山是沉默的
他们把力量带给山
再领回来
我的神是沉默的
它息在我的影里
注视我 把光打向各处
相比转山
我更愿
转红尘
解析:
压力重重的都市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梦,希望去西藏雪原,远离尘世的圣洁之地,寻求心灵解脱与平静。骑行也罢、徒步也罢、自驾也罢,历经种种辛苦,为的是来到雪山脚下,让躁动的灵魂安静,获取力量。
其实,雪山自身哪有什么力量呢?它的力量来自于一批批的朝圣者。他们千里迢迢,克服困阻,激发自身信念与勇气,来到山前,投注在雪山上再带走;带走的力量,一部分,正是来自自身。
仪式给予人信心。但是,真正的力量和宁静只能来自内心。神,并非只在雪山高原,它无处不在,而它常驻的圣殿,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往往执着于从外界寻神,却忘了从自身挖掘力量。但时时刻刻,这力量都跟随这我们,只是被认知上的阴影蒙蔽了,并未被使用。
真正的平静不在世外桃源,而是在纷杂扰乱的生活中,在琐碎里,在日常里。光和影从来都不可分离。彻底的平静,恰恰在紧张与压力中。面对焦虑,接受焦虑,焦虑就会转化为安宁。
(本诗来自“精神心理之光”公众号)
本期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黄薛冰副主任
本文为网易健康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以下文字:转载自网易健康,原文链接:http://jiankang.163.com/16/0419/10/bl0q13sp0038008t.html